如果说人生就是一趟旅行,那么退休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新的开始。往后余生,重拾自己的兴趣与自由,赋予生活新的意义。当然,作为子女,也有责任为他们创造出更为舒适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像本期带来的这套案例,屋主就考虑到父母现有的住宅已经太过陈旧,且很多功能设施出现了老化情况,所以就对房屋进行了二次改造翻新,以便让二老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由于是一套养老房,空间也自然围绕了两位老人的需求来做展开设计,且大量的人性化细节处理也十分考究,赶紧来看看吧。
本案来自上海,面积65㎡,常住只有两位老人,不过需要留一间客房,方便子女偶尔回来居住。同时,考虑到老人平时喜爱书法、品茶,所以还需要相应的功能区。
原户型为一楼带小院结构,格局十分紧凑闭塞,且没有一个舒适的空间动线。因此,整体空间结构也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调整。
得益于厨房墙体打开,进门右手边也满足了一体式鞋柜设计,纯白色的饰面+无拉手柜门处理,美观又实用。同时,柜体中间与底部镂空,也完美解决了小物品随手放置的需求。
考虑到瓷砖太过冰冷,所以就算是玄关,地面也通铺了木地板,再搭配上温暖的灯光,一进门就带来了家的归属。
进门第一视角,利用隔断柜体打造的端景,立马就抓住了眼球。尤其是摆放上复古的艺术陶罐后,更是有了一种沉静高雅的气质。此外,圆形镂空造型还兼具了柜门拉手的作用。
当厨房打开,以及重新调整客餐厅位置之后,整个空间也自然形成了LDK一体化的结构。无论是空间感、采光率,还是生活互动性,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。
L形的橱柜布局+吊柜组合,让每一寸空间都能够获得利用,并实现了更为舒适的操作动线。
经典的白色+原木色搭配,除了视觉表现更和谐美观之外,也与整体空间基调做到了统一。
考虑到操作台被冰箱占据一部分空间,所以就在餐厨间增加了一组隔断岛台。一来扩充了厨房的操作与收纳面积,二来也兼具了简餐台功能,让生活更有效率。
厨房旁边就是餐厅,标准的一桌四椅组合,哪怕子女回来,也能满足全家人的用餐需求。而灵活的布局,也拥有了一个较为松弛的用餐环境。
上柜做玻璃门,方便一些常用物品的展示与收纳;中间镂空区与岛台齐平,视觉上也产生了更多的纵深,使空间不会显得太过紧凑。
利用小房间改造的客厅,整体秉持了浅色+原木色系,一来能扩大视觉感,二来也营造出了一种自然舒适的氛围感。
此外,顶面利用无主灯设计概念,以明装的方式安装上筒灯、轨道灯,也在提亮空间的同时,不会压层高。
比如高回弹海绵坐垫,就对老年人的坐姿支撑和腰部放松都有好处,且灰色的饰面也做到了耐脏沉稳。
考虑到老人藏书比较多,客厅一侧设计了整面墙的书柜。上柜做开放式设计,下柜做无拉手移门,既轻巧又平衡了藏与露功能。
由于沙发对窗,没有一个完整的电视墙,就利用一个活动电视架来满足功能,自由又灵活。
客厅看向厨房视角,极简的家具,一体式的布局,即便这是一套小户型,也有了开阔明亮的空间表现。
利用原客厅改造的多功能间,以整体抬高的方式,做了半开放式设计,并且最大化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。无论是用来储物收纳、休闲娱乐,还是客房留宿,都能够获得满足。
功能间两边墙体均用格子推拉门代替,平时打开,可以让空间更通透。关闭时,又丝毫不会影响到内部的私密性,并且还赋予了空间更为静谧诗意的格调。
细节:功能间两边的台阶都暗藏了感应式灯光,对于老人来说十分友好,且弥补了整体空间的光线。
通往睡眠区的过道,一边增加了简易的挂衣架,既拓展了玄关区的收纳力,又充当了卫生间净衣区功能。
睡眠区面积很大,即便被卫生间和简易办公区占去了部分空间,也依然很宽敞。同时,低饱和度的色彩+温馨淡雅的原木组合,也营造出了更为舒适的睡眠环境。
考虑到老人有阅读书法的爱好,就在靠近小院的一侧设计了一个L形的简易办公区,非常惬意。
衣柜放在了床尾处,一门到顶的柜体结构,充分兼顾了颜值与收纳力,让空间表现更加简洁大方。
扩大后的卫生间做了三分离布局,中间浴室柜悬空,日常打理更便利;吊柜增加镜面门柜,储物使用两不误,且还放大了空间。
淋浴区安装了扶手,和增加了一个洗澡凳,用起来更加安全舒适。而镂空的三个壁龛设计,也方便了洗浴用品的收纳。
马桶区同样安装了扶手,并且为了采光,还采用了部分艺术玻璃隔断,让空间更有呼吸感。
马桶上方吊柜增加开放式隔层,在方便纸巾收纳的同时,也方便摆放空气气氛,让空间环境更加清新。
步入小院,就有一种质朴别致的气氛扑面而来。花池、篱笆、鹅卵石、以及瓦片等元素,既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,又为小家带来了勃勃生机。
本案不单单是一次改造,也是和谐家庭的表现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舒适,更有着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。当然,相较于改造前,无论是空间布局、细节优化,还是色彩、灯光、氛围,也都呼应养老生活的美好。